第二种说法:其他非主流史学家和人民群众认为三国正统是蜀国
然而,关于魏蜀吴三国之中,到底哪个国家是正统,其他非主流史学家还有其他不同的看法。时间到了东晋,著名史学家习凿齿写了一本仅次于陈寿《三国志》的史书《汉晋春秋》。在《汉晋春秋》这本书中,习凿齿认为汉室宗亲刘备建立蜀汉,是东汉正统的延续,蜀汉灭亡后,接下来是晋,曹魏是篡位,并非正统。
公元220年,曹操去世,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将皇位禅让给他,建立魏国,东汉遂亡。公元221年,远在益州的刘备得到曹丕称帝的消息后,认为汉献帝刘协已经遇害,他为延续东汉的统治,于是登基为帝,建国号“汉”,同时为刘协发丧,追谥其为“孝愍皇帝”。
习凿齿据此,认为“汉”依旧存在,直到公元263年蜀汉被灭后,汉王朝的统治才正式宣告结束。《晋书·习凿齿传》 说《汉晋春秋》 :
“起汉光武,终于晋憨帝。于三国之时,蜀以宗室为正,魏武虽受汉禅晋,尚为篡逆,至文帝 (司马昭)平蜀,乃为汉亡而晋始兴焉。”
那么魏国和蜀国,究竟哪个是正统呢?这个问题争论1800多年,有的史学界认为魏国是正统,有的认为蜀国是正统,其中认为魏国是正统的有司马光(《资治通鉴》)、李世民,认为蜀国是正统的有刘渊、刘裕、朱熹、罗贯中,从没一个史学界认为吴国是正统。
关于三国时期的正史很多,但是最权威的《三国志》以魏国为正统,代表了史学界的主流观点,然而最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、流传最广的却是罗贯中的《三国演义》。
三国演义中,刘关张桃园结义、三英战吕布、温酒斩华雄、三顾茅庐、六出祁山、七擒孟获等等脍炙人口的故事都是和蜀汉的重要人物刘备、关羽、张飞、诸葛亮相关的。三国演义整本书的主基调是“尊刘贬曹”,以刘备的视角展开的,宣扬刘备的仁德,揭露曹操的奸诈,因此是以蜀汉为正统。
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读者每每看到刘备被曹操打败,便两眼泪汪汪,如果看到曹操吃亏,便拍手称快。因此,三国演义以刘备蜀汉为正统的写法,得到了大部分群众老百姓的认可。
曹魏和蜀汉谁是正统?争论了1800多年,最后历史学家输给了人民群众,《三国演义》的受众远远多于《三国志》的受众,因此蜀汉是正统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